| 
 
|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注释】
 
 〔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衍(yǎn)
 (1) 延长,开展:~绎。~生。推~。展~。敷~。~生物。
 (2) 多余的(指文字):~文(书籍中因缮写、刻板、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
 (3) 低而平坦之地:~沃(土地平坦肥美。亦作“沃衍”)。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ɡuà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妾妇,泛指妇女。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本作者其他课文 
  孟子 简介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八上6)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上6) 
  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下3) 
  孟子《公孙丑下》 
  参考资料 
  孟子简介 
  古籍《孟子》学习摘要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孟子》三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