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文】 戍(shù )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舍(shè)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弟。~侄。~亲。
 居住的房子:宿~。旅~。校~。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喻对人让步)。
 姓。
 舍(shě )
 放弃,不要了:~己为人。~近求远。四~五入。
 施舍:~粥。~药。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戍(shù )
 军队防守:卫~。~边。~守。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 渔阳。——《史记·陈涉世家》
 驻守 [garrison]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长:一直,老是。达:到。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本作者其他课文 
  杜甫 简介 
  《江南逢李龟年》(七上3) 
  《春望》(八上6) 
  《望岳》(七下5) 
  《石壕吏》(八下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6) 
  参考资料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课时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