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语文--> 电子课本文集(八下) / 电子课本文集(七八九年级)

北宋:苏轼(1037—110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八下6)

【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qī),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
  1.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tóng)树。
  2. 〔漏断〕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
  3. 〔幽人〕幽居之人。
  4. 〔省(xǐng)〕知晓。
  5. 〔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创作背景:
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 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 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本作者其他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八上3)
《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上3)
《定风波》(九下3)
参考资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返回目录(全)   返回目录(八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