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阙(què)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京城,宫殿:“城~辅三秦”。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
阙(quē)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疑。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疑。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琼(qióng)
美玉:~玉。~莹。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卫风·木瓜》
喻美好的:~瑶。~室。~姿。~筵。~章(美好的诗文)。~葩。~林宴(泛指皇帝宴请新科进士的宴会)。~枝玉叶。玉液~浆(美酒)。
中国海南省的别称:~崖。~州。
宇(yǔ )
屋檐,泛指房屋:~下(屋檐之下,喻在他人庇护之下)。屋~。庙~。~宙(a.屋檐和栋梁;b.空间与时间;c.天地)。
国土,疆土:故~。
整个空间世界:~内(指天下)。玉~。~航。
风度,仪表:眉~(指人的样子,仪表)。器~轩昂。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胜(shèng)
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利。得~。~券(指胜利的把握)。~负。无往不~。
超过,占优势:~似。优~。以少~多。
优美的:~地。~景。~境。~迹。~状(胜景)。
古代妇女的饰物:花~。彩~。
能承担,能承受(旧读shēng ):~任。不~其烦。
尽(旧读shēng ):不~感激。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绮(qǐ)
有文彩的丝织品:~罗。纨~。~襦纨绔。 遍身罗绮者。——宋· 张俞《蚕妇》
美丽:~丽。~年。~霞。~语(美妙的语句,亦指华而不实之辞)。~靡。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婵(chán )
〔~娟〕a.姿态美好,如“竹~~,笼晓烟”;b.指美女,如“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c.指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媛(yuán)〕a.牵连,相连,如“结根竦本,垂条~~”;b.眷恋,如“心~~而伤怀兮”。
 〔~连〕牵连,引申为亲族,如“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肇祖”,始祖。)
娟(juān)
秀丽,美好:~丽。~秀。~~(秀美的样子)。~媚。婵~。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写作背景: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 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本作者其他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八上3)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八下6)
《定风波》(九下3)
《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3)
参考资料:
【初中必背古诗文】076 苏轼《水调歌头》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水调歌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