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注释】
- 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西南。
-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 强(qiǎng):竭力、极力。
强(qiǎng)
硬要,迫使,尽力:~使。~迫。~逼。~辩。勉~。~人所难。~词夺理。
强(qiáng )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壮。~健。~人。~力。~大。~劲。刚~。富~。列~。~弩之末。年富力~。
程度高:~手。~烈。~酸。能力~。
胜过,优越,好:~干。争~好(hào )胜。
有余,略多于某数:~半(超过一半)。
使用强力,硬性地:~占。~加。~攻。~悍。~横(hèng )。~梁(强横霸道)。
着重,增加分量:~化。增~。
强(jiàng )
固执,强硬不屈:~嘴。倔~。
-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 休:停止。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于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带湖时所作。他在此闲游于博山道中,依旧心念国事,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丑奴儿》。《丑奴儿》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词牌名,叫《采桑子》,但这首词,无关佳人风月,只为国仇时恨。
辛弃疾中年后曾长期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博山是他经常游玩的地方。他有两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这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以“登高说愁”为议题,写出了少年与成年两种人生感受。少年时代,不谙世事,喜欢登高,为写“新词”,没有愁苦,勉强“说愁”;成年以后,历尽世事艰难,满腔愁苦,却无从诉说。“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作者反复品味着“愁滋味”,在自嘲自讽之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本作者其他课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下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3)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九下3)
参考资料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行香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