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lián)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jiǎo)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hàn)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yìn)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xíng)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注释】
 
	岑参
		 
岑(cén)
 (1) 小而高的山。
 (2) 崖岸。
 (3) 〔~寂〕寂静,寂寞。
 (4) 〔~~〕形容烦闷。
 (5) 姓。
 (5) 〈形〉 高 [high] 古观岑且寂,幽人情自怡。——皮日休《三宿神景宫》  又如:岑楼(高楼);岑锐(山高锐的样子)
 (5) 〈形〉山石险峻的 [high and precipitous] 触岑石兮。——《楚辞·逢纷》 又如:岑石(高锐的山石);岑峭(陡峭险峻)
 散入珠帘湿罗幕
      			 
散(sàn)
 (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
 (2) 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
 (3) 排遣:~心。~闷(mèn)。
 (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散(sǎn)
 (1) 没有约束,松开:松~。~漫。懒~。~曲。~记。~板。~文。披~头发。
 (2) 分开的,分离的:~居。~乱。~座。~兵游勇。
 (3) 零碎的:~碎。~装。~页。
 (4) 中医称药末:~剂。丸~膏丹。
 〔白草〕一种牧草,干熟时变为白色。 〔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珠帘 lián〕用珍珠缀成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丝绸制作的帐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 〔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衾(qīn)
 (1) 被子:~枕。《説文•衣部》:“衾,大被。”
 (2) 尸体入殓时盖尸的单被。《孝經•喪親章》:“為之棺椁衣衾而舉之。”
 〔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 〔控〕拉开(弓弦)。 〔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 〔着(zhuó)〕穿。 〔瀚(hàn)海〕指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阑(lán)
 (1) 同“栏”。
 (2) 同“拦”。
 (3) 〔~干〕a.同“栏杆”;b.纵横交错,参差错落,如“梦啼妆泪红~~”。
 (4) 〔~入〕进入不应进去的地方,混进,如“无票不得~~。”
 (5) 残,尽,晚:夜~人静。~珊。
 〔惨淡〕暗淡。 〔中军〕指主将。 〔饮(yìn)〕宴请。
			 
饮(yìn)
 给牲畜水喝:~马。~牛
 饮(yǐn)
 (1)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
 (2)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
 (3)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4) 隐没(mò):~羽。
 〔胡琴〕泛指西域的琴。 〔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 〔掣(chè)〕拉,扯。
				 
掣(chè)
 (1) 拉,拽:~肘。~后腿。风驰电~。
 (2) 抽:~签。
 〔翻〕飘动。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创作背景: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他们描写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
 
  本作者其他课文 
  《逢入京使》(七下3)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七上3) 
  参考资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文+译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