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史记》

文摘: 《商君列传第八》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②,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③;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④。愚者暗于成事⑤,知者见于未萌⑥。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⑦。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⑧;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⑨,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⑩,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13);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14)。”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15)。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16)。”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注释】
①卫鞅:商鞅为卫国人,故称。下句“恐天下议己”,是说孝公欲从商鞅之言而变法,可是又怕天下议论他,不是说商鞅“恐天下议己”。②疑:犹豫不定。③以上二句的意思是说,超出常人的人本来要被世俗非难的。④敖:通“謷”。嘲笑。《商君书》或作“骜”,或作“訾”。“骜”通“訾”。“訾”,毁谤。⑤暗:不清楚,不明白。⑥知:通“智”。未萌:未发露、察觉。⑦虑:事先谋划、创始。⑧法:效法。故:指成法。⑨易民:改变民风民俗。⑩缘:依照,沿袭。王:成王,统一天下。五伯:即五霸。(13)制:被制约。(14)不肖:不成材,没出息。(15)器:指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16)多:推重,赞扬。
【译文】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 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 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 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 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 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孝公说:“讲的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 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 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 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 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 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 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的好。” 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相关资料
司马迁《史记》全文在线阅读、注释与翻译
商君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返回前一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