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道学--> 《玄隐遗密》--> 《黄帝内经·上篇》 |
經曰:東方青色,其時春。其气通肝,開竅於目。其木精之生气,歸於肝膽。其頪火,其味酸。其幹甲乙。其頪艸木。其畜龍雉。其食為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其發病也,是為驚駭。其气在頭,其音角,其數八。肝之陰者養乎筋,其臭臊。 故東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變。在地為運化,化生五味。道變生智,玄極生神。神在天為陽龢,動气,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聲為呼,在動為握,在志為怒。 怒傷肝,悲猶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是故肝病,則上斡清陽。營血濁怒,經筋受制。膽病,則胃氣制。陽龢受幹,則頸項胛中痛。 南方赤色、其時夏。通气於心,開竅於耳。其火精之生氣,歸於心腸。其頪火,其味苦。其幹丙丁。其頪營榮。其畜馬羊。其食為穀黍。其應四時,上為惑星。其發病也,為腦為脈。其气在胷,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故南生熱,熱生營。營生火,火生焦。焦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道度,在人為悳性。悳性生懇,道度生意。意在天為汙垢,飛塵,在地為土。在體為皮,在聲為笑,在志為喜,其變動為憂。 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气,寒勝熱。苦傷气,鹹勝苦。是故心病則營血不運,軀體不用,舌本彊。胷中少 ![]() 中央黃色,其時長夏。通气於脾,開竅於口。其土精之生气,歸於脾胃。其病在舌,其味甘,其頪土。其幹戊己。其頪生氣。其畜兕牛。其食為穀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其發病也,為燥為渴。其氣在中,其食在肉。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長夏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酸猶過甘。脾生肉,肉生肺。脾主鼻;其在天為气,在人為意欲。意欲生動,大气生憂。憂在天為陰,為沉,在气為金。在地為生化,化生五臭。在體為皮,在聲為嗌,在志為樂,其變勤為哀。 是以知脾病則肌肉壅腫,瘀之所病耳;不及則肌理尖削,食多榮少也。故脾之敗也,其病消水癉渴。脾不消水,故口渴而尿頻多。此何生也,因其味太過,大食腥葷,膩之傷土而器不用,故水泛也。 西方白色,其時秋。通气於肺,開竅於鼻。其金精之生气,歸於肺大腸。病在肩背。其頪金,其味辛,其幹庚辛,其畜雞猴。其殼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病在皮毛。其音商,其臭腥,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味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腎生志。其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於憂,熱傷皮毛,寒猶勝熱。 是故肺病,則皮焦毛枯,背如重負,少气喘咳,皮屑飛揚,皮若當風,寒熱往來。 北方黑色,通於腎。開竅二陰,其水精之生氣,歸於於腎膀肊胱。故其病腰腹足踝。其頪水,其味鹹。其幹壬癸。其畜豕,其穀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其發病也,在志與骨。其氣在汁液,其食在腸。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冬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髓,髓生肝。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憟,在志為恐,恐傷腎,恖過於恐。寒傷血,燥勝於寒。鹹太過則傷血,甘太過猶勝於鹹。 是故腎傷則腹膨身腫,二便不利。以石,風,寒,濕,燥水別之。不及則小便頻數而少,畏寒不振,陽道不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