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道法--> 九上电子课本文集

道法九上 第1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2课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强国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关链接

     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相关链接
    科技创新要瞄准世界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探究与分享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每年都有很多作品参赛。 例如,穿戴式电子空气净化口罩、除油勺等作品,反映出当代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中有不少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各地学校积极开展诸如“科技小达人”评选、校园科技节、科技创新企业开放日等活动,让更多同学亲近科技,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链接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到 2035 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 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探究与分享
    在信息化时代,卫星导航已经在航空、海运、公共安全和灾难救援、勘测与绘图等领域广泛应用。
    北斗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工程自 1994 年启动,2000 年完成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 2020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2020 年 7 月 31 日,习近平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相关链接
    1999 年,国务院颁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国家不断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 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五大奖项, 积极推动我国科技创新。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截至2021年,共有35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万众创新
    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相关链接
    从简单经营买与卖的电子一条街,到引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端研发产业园区, 北京中关村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传奇。如今,在中关村流行着这样一些关键词。
    ✧ 关键词一:中国硅谷
    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聚集了近两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取得了大量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截至2016年5月,中关村已经在人工智能、原创新材料、生物科技 等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累计创制国际标准207项,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 关键词二: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是指一个集中的空间, 能够在企业举步维艰的创办初期,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对高新技术成果、 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 中关村创业大街、中关村创业会客厅的出现,让中关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充满机遇和挑战。
    ✧ 关键词三:创客。创客”是英文“Maker”的意译,是指那些出于兴趣爱好、乐于分享、敢于将自己独到的想法转变为现实的人。
    中关村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英雄辈出之地。如今,越来越多怀揣新理念、新技术、新发明的创客来到这里,准备为实现梦想大显身手。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探究与分享
    2014年11月25日,和谐号“CRH5A”型动车组 进入“5000 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 这次试验的高铁列车最核心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 实现了百分之百的“中国创造”, 标志着中国高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2017 年 6 月 25 日,中国高铁家族又添新成员——“复兴号”。 作为中国最新一代标准动车组,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速度更快、寿命更长、空间更大、能耗更低、安全性更强、舒适性更高的优点。
    在高铁建设方面,我国的地质条件比其他国家复杂得多,且里程长、跨越地域广阔。针对诸多困难, 科技人员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高铁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我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引进技术、摸索学习到高铁核心技术完全国产化的发展历程。 如今的中国已经是高铁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高铁让中国人民体会到创新带来的自信。



    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 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 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探究与分享
    我国著名肝脏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 荣获 2005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作为我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国际肝癌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肝脏外科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吴孟超从医 70 多年,不断探索肝脏医学奥秘, 自主创新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创造了中国和世界肝脏外科界的数十个第一,主刀完成包括世界第一台中肝叶切除术在内的一万多台重大肝脏手术, 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0 年 7 月 26 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将第 17606 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
    吴孟超的医学创新离不开他的恩师、 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的引领。作为我国现代普通外科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裘法祖在几十年的医学探索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他的刀法被医学界尊称为“裘氏刀法”。
    王红阳是吴孟超的学生。1989 年,王红阳经裘法祖和吴孟超推荐出国留学。学成归来后, 王红阳在吴孟超的大力支持下, 在肝癌防治和肿瘤信号转导方面大胆创新,取得重大医学突破。2005年,王红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代人薪火相传、不断创新,推动我国肝胆医学研究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从裘法祖、吴孟超和王红阳三代人的创新事迹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
    有人说:“科技创新需要关键人物的开拓探索,更需要研究团队的接续积累。”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方法与技能: 保护知识产权小贴士
    1.学习相关法律,如民法典、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2.未成年人也拥有知识产权。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3.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4.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今天播下创新的种子,明天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拓展空间
    人人皆可创新,创新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关于创新文化,人们有如下看法。

    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返回前一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