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西行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流水声,好像人身上戴的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怀喜悦之情。砍伐竹取道而前,看见下面有一个小潭,水特别的清凉。潭底是一整块巨石,靠近岸边,石底部分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形状。碧绿的树木,苍翠的蔓藤,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一百多条,都像是无所依傍地在空中游玩。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玩者同乐。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只见泉水犹如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爬行,或隐或现。溪岸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知其源头何在。
坐在潭上,四面竹子树木环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由于此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就题字而去。
与我一道游玩的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而去的是两个姓崔的年轻书生,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注释】
- 〔篁(huáng)竹〕竹林。
- 〔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 〔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 〔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 〔坻(chí)〕水中高地。
- 〔嵁(kān)〕不平的岩石。
- 〔翠蔓〕翠绿的藤蔓。
-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 〔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穿透。
- 〔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 〔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 〔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 〔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 〔悄(qiǎo)怆幽邃(suì)〕凄凉幽深。悄怆,凄凉。邃,深。
- 〔清〕凄清。
-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
- 〔龚古〕作者的朋友。
- 〔宗玄〕作者的堂弟。
-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也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是其代表作。另外还有一些政论、史论和哲理散文。著有《柳河东》45卷。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柳宗元因为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是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实际上有职无权。柳宗元在永州整整过了10年的放逐生活,由于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美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参考资料:
【部编版八下】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柳宗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