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注释】
 
 〔蕃(fán)〕多。
	
蕃(fán)
 (1) 茂盛:~茂。~昌。~芜。
 (2) 繁多:~衍(同“繁衍”)。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独〕只。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淤(yū)
 (1) 水道被泥沙阻塞:~塞。~积。~滞。~埋。
 (2) 河沟中沉积的泥沙:~泥。~溉。
 (3) 同“瘀”。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濯(zhuó)
 (1) 洗:~足。
 (2) 〔~~〕形容山无草木,光秃秃的,如“~~童山”。
 (3) 祓除罪恶。
 濯(zhào)
 通“櫂”。
 〔中通外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xiè)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亵(xiè)玩
 (1) 轻慢,亲近而不庄重:~渎。~慢。~狎。~辱(轻慢;使受辱没)。~玩。
 (2) 旧指在家穿的便服,或贴身的内衣:~服。~衣。
 (3) 污秽,淫秽:猥~。~语。
 〔焉〕语气词。 〔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鲜(xiǎn)〕少。
		
鲜(xiǎn)
 少:~为人知。寡廉~耻。
 鲜(xiān)
 (1) 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果。~花。~嫩。新~。
 (2) 滋味美好:~美。~甜。这汤真~。
 (3) 有光彩的:~明。~亮。~艳。
 (4) 味美的食物:尝~。时~。
 (5) 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海~。鱼~。
 (6) 〔~卑〕中国古代北方民族。
 (7) 姓。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作者简介:
 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
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
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写作背景: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来南康(今江西星子县)任南康知军。他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南康后,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公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
 参考资料: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译文+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爱莲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