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语文--> 电子课本文集(九下) / 电子课本文集(七八九年级)

近代:《短诗五首》(九下1)

月 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作者:沈尹yǐn 默(1883-1971),原名君默,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背景: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此诗塑造了“我”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的形象,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注释】
  1. 沈尹(yǐn) 默
      尹(yǐn)
      治理:以~天下。
      官名:令~。府~。京兆~。
      姓。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背景:1942年,年轻女作家萧红在身心俱疲中逝去,作为萧红的友人,同样四处漂泊、屡遭挫折、几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1944年初冬才终于来到香港浅水湾萧红墓畔,凭吊祭拜。
    赏析: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再看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然而联系诗人与被凭吊者萧红不幸的遭遇来看,诗中包含了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怀念,对生命之旅的感慨与反思。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
【注释】
  1. 畔口
      畔(pàn)
      田地的界限。
      边:河~。湖~。桥~。耳~。枕~。
      〔~援〕横暴,跋扈,如“帝谓文王,无然~~。”亦称“畔换”、“叛换”。
      古同“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断 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作者:卞之琳(1910-2000),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背景: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赏析:全诗以两组意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转换,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相依存。在诗人看来,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是永恒的规律。
【注释】
  1. 卞之琳
      卞(biàn)
      法,法度。《字彙•卜部》:“卞,法也。”
      性急,急躁。《集韻•綫韻》:“卞,躁疾也。” 庄公卞急而好洁。——《左传·定公三年》
      徒手搏鬥dòu。《字彙•卜部》:“卞,手搏為卞。”
      通“變”。《孔宙碑》:“於卞時雍。”
      地名。春秋時魯邑,漢置卞縣,後魏廢。故城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春秋•僖公十七年》:“夫人姜氏會齊侯于卞。“
      姓。《廣韻•線韻》:“卞,姓。出濟陰,本自有周曹叔振鐸之後,曹之支子封于卞,遂以建族。”
      卞(pán)
      樂。也作“般”。《集韻•桓韻》:“般,《爾雅》:‘樂也。’或作卞。”

    风 雨 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jiāo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1941年12月
    作者: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驱驰集》等。
    背景:这首诗作于1941年12月,这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但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正积聚着愤怒的力量,将会有一场大风暴席卷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生。
    赏析:通过“风”“雨”“郊原”“房舍”“大地”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人生之路,缺乏经验和阅历,但“我”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做一个有为青年,表现了“我”对祖国有着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注释】
  1. 房舍如舟
      舍(shè)
      居住的房子:宿~。旅~。校~。
      居住,休息:~于山麓。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弟。~侄。~亲。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喻对人让步)。
      姓。
      舍(shě)
      放弃,不要了:~己为人。~近求远。四~五入。
        万物捨此而求生。——《老子》注经传多以舍为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施舍:~粥。~药。
      〈动〉废止、停止 [abolish] 舍药物可也。——《左传·昭公九年》。服注:“止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动〉通“赦”。免罪或免罚;释放 [remit]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韩诗外传·卷九》
      〈动〉发,发射 [launch]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诗·小雅·车攻》

    统 一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作者: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背景:1969年,智利共产党提名聂鲁达为智利总统候选人, 后聂鲁达为了智利左翼政党的团结而退出竞选, 并支持智利社会党总统候选人萨尔瓦多·阿连德。《统一》就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赏析:诗人先写到了叶,又写到了花,然而叶、花不论拥有怎样的万千姿态,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叶、花、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的传递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诗人借助简单的意象,推演出世间万物的规律,用富有艺术感的描述,做出人生规律的解答,阐释了世界的统一性,和其构成的更高层次的美——和谐的美。

参考资料:
        课文详解丨九下第一单元《短诗五首》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短诗五首》


返回目录(全)   返回目录(九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