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注释】
- 莫怀戚
戚(qī)
(1)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外~。~族。~友。
(2) 忧愁,悲哀:~然。凄~。哀~。休~。
(3) 古代兵器,像斧。
(4) 姓。
- 信服:相信并佩服。
-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 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霎(shà)
(1) 小雨:~~(形容雨声)。
(2) 极短的时间:~时。~那。一~。
-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粼(lín)
〔~~〕形容山石间水流清澈。
-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略有改动。
《散步》写于1985年。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
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参考资料:
莫怀戚《散步》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