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语文--> 电子课本文集(八上) / 电子课本文集(七八九年级)

唐:杜牧(803—852年)《赤壁》(八上6)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
  1. 〔戟(jǐ)〕古代兵器。
  2. 〔销〕销蚀。
  3. 〔将〕拿,取。
  4.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5. 〔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6.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7. 〔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写作背景:
    赤壁:地名,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刘备与孙权联合,在此大破曹操军队。
    这首怀古诗是杜牧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任上所作。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黄州长江边有赤鼻矶,当地人误以为是三国时吴军打败曹军的赤壁。杜牧在诗中一反通常的说法,认为周瑜能破曹军,赢得赤壁大战的胜利实属侥幸。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古诗:赤壁——杜牧 〔唐代〕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

返回目录(全)   返回目录(八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