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文】 
 三年谪(zhé)宦此栖(qī)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diào)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词语】
 
〔三年谪宦〕: 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谪(zhé)
 谴责,责备:众人交~。
 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迁。~降(jiàng )。~戍。~居。贬~。
 变异:“庚午之日,日始有~”。
 <名> 缺点;过失 [fault; mistake] 善言无瑕谪。——《老子》
栖:  
	 		  
栖(qī)
 鸟禽歇宿:“夫以鸟养养鸟者,宜~之深林”。
 居留,停留:~身。~息。~止。~遁(隐居,遁世)。~迟(游息,居住)。
 栖(xī )
 〔~~〕形容不安定。
 〔~遑〕a.忙碌不安,到处奔波;b.被迫。均亦作“栖皇”。
 
 作者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诗人。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大历十二年(777)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诗中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参考资料:
 
  【九上语文】长沙过贾谊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