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语文--> 电子课本文集(七下) / 电子课本文集(七八九年级)

唐:刘禹锡(772—842)《陋室铭》(七下4)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1. 〔名〕出名,有名。
  2. 〔灵〕神异。
  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馨(xīn)
      (1) 散布很远的香气:~香。如兰之~。
      (2) 喻长存的英名:垂~千祀。
      (3) 助词,作用同“样”:宁~(这样,如此)。宁~儿(原意是“这样的儿子”,后用以赞美孩子或子弟)。
  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5.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6.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7. 〔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8.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9. 〔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0. 〔无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牍(dú)
      (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
      (2) 古代乐器名。
  11. 〔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2. 〔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13. 〔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刘禹锡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本作者其他课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九上3)
《秋词(其一)》(七上6)

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注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陋室铭》

返回目录(全)   返回目录(七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