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
 
 〔华〕花。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滋〕繁盛。 〔攀条〕攀引枝条。 〔遗(wèi)〕给予,馈赠。
	  
		遗(wèi)
 <动> 给予;馈赠 [make a present;offer as a gift]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 送交;交付 [turn over;hand over;pay]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yí)
  丢失:~失。~落。 漏掉:~忘。~漏。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 抛弃:~弃。 〔盈〕充满。 〔致〕送达。 〔经时〕历时很久。 作者简介:
 萧统(501-531)南朝梁文学家。梁武帝长子,字德施,谥昭明,
世称昭明太子。
他生来聪颖,3岁时受学《孝经》、《论语》,5岁时通读《五经》,全都能理解和通读。
天监十四年(515)正月初一,梁武帝萧衍在太极殿前给萧统加戴太子冕。
太子仪容俊美,举止优雅,读书一目数行,过目不忘。
每次游玩聚宴饯行,都赋诗达十几韵,有时还作连韵,都是略加思索挥笔便成,不做任何改动。
 萧衍大弘佛教,亲自讲说。萧统亦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
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谛法义》。
 著名的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其中“三十二分则”的编辑,即为他所作。
 原本长篇连贯的经文,经过他整理成为容易传诵理解的三十二个分则,各段并补充浓缩精要的副标题。
 
 普通元年(520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时人将这一祥瑞的出现归结于萧统的至德所感。
 萧统觉得做皇帝虽然尊荣至极,但是一旦逝世,涡灭无踪,只有写出好的文章才是千古之事,他性爱山水,
喜欢吟咏左思《招隐诗》中“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他决定离开建康,到京口南郊招隐山读书撰文。
这里群山环抱,树木茂密,环境极为幽静。山中修竹清泉、山花烂漫,莺歌燕语,风景十分秀丽。
在招隐寺后半山建造了两幢楼房,一幢叫读书台,一幢叫增华阁,两幢楼房之间有天桥相连。
楼房修好后,萧统将3万册图书从建康运到京口招隐山。萧统“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
他在招隐山邀游书海,辛勤工作,终于编成了30卷的《文选》稿本,
收秦汉以来诗、文、赋、论等各种文体共700余篇。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
 中大通三年(531)四月,萧统去世,时年31岁。
 
 作品集...
 
 参考资料: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史上最牛作文参考书”是哪部?竟诞生在玄武湖畔! 
  萧氏家族简介 
  走进历史(十九)| 萧统 
  《金刚经》全文三十二分(段)是谁所分? 
  《金刚经》32品全文+译文(完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