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语文--> 电子课本文集(九上) / 电子课本文集(七八九年级)

元末明初: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智取生辰纲》(九上6)

【原文】
     次日早,起五更,在府 ② 里把担仗都摆在厅前。老都管 ③ 和两个虞候 ④ 又 将一小担财帛,共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 ⑤ ,都做脚夫打扮。杨志 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 ⑥ 。老 都管也打扮做个客人模样。两个虞候假装做跟的伴当 ⑦ 。各人都拿了条朴刀, 又带几根藤条。梁中书付与了札付 ⑧ 书呈 ⑨ 。一行人都吃得饱了,在厅上拜辞 了梁中书。看那军人担仗起程,杨志和谢都管、两个虞候监押着, 一行共是十五人,离了梁府,出得北京 ① 城门,取大路投东京 ② 进发。五里单牌,十里双 牌 ③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④ ,只得在路途上行。自离了这 北京五七日,端的 ⑤ 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 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 ⑥ 起身,申时 ⑦ 便歇。那 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 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 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 ⑧ 道:“你两个 好不晓事!这干系 ⑨ 须是 ⑩ 俺的!你们不替洒家 ⑩ 打这夫子 ⑩ ,却在背后也慢 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 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 处 ⑩ 。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 “这厮 ⑩ 不直得 ⑩ 便骂人。”
    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两个虞候坐在柳阴树下等得老 都管来。两个虞候告诉道:“杨家那厮,强杀 ⑩ 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 做大 ⑩ !”老都管道:“须是我相公当面分付 ⑩ 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 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 ⑩ 。权且奈 ④ 他。”两个虞候道:“相公也只是人情话 儿,都管自做个主便了。”老都管又道:“且奈他一奈。”当日行到申牌时分, 寻得一个客店里歇了。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② ,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 ① 。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 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 直恁地 ② 苦!”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 ③ ,巴 ④ 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众 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又过了一夜。次日,天色 未明,众人跳起来趁早凉起身去。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 会 ⑤。”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 “你们省得 ⑥ 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当日直到辰 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那十一个厢 禁军口里喃喃讷讷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 ⑦ 。老都管 听了,也不着意 ⑧ ,心内自恼他。
    话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当日 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 及晌午, 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 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 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 那热不可当。
    当时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 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 ⑨ 不晒杀人。”杨志喝着军汉道: “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
    当时一行十五人奔上冈子来,歇下担仗,那十一人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 杨志说道:“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 ”众 军汉道:“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 ⑩ 去不得了。”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 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只见两个虞候和老都管气喘 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看这杨志打那军健,老都管见了,说 道:“提辖,端的热了走不得,休见他罪过 ⑩。”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 ① 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 ② 出 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 ”两个虞候听杨志说了,便道: “我见你说好几遍了,只管把这话来惊吓人。”老都管道:“权且教他们众人歇 一歇,略过日中行如何? ”杨志道:“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 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 ”老都管道:“我自坐一 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 棍。”众军汉一齐叫将起来。数内 ③ 一个分说 ④ 道:“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 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 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办 ⑤ !”杨志骂道:“这畜生不呕死俺 ⑥, 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 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 ⑦ ,都向着我喏喏连 声 ⑧。不是我口浅 ⑨,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 ⑩, 比 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 的,也合 ⑩ 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杨志道:“都管,你须 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老都管道:“四川、 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 道:“你说这话该剜 ⑩ 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
    杨志却待再要回言,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 ⑩ 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 ⑩ 望。杨志道:“俺说甚么,兀的不是歹人来了! ”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 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 ⑩ !”只见松林里一 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 ⑩ ,七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一个鬓边老大一 搭 ⑩ 朱砂记 ⑩ ,拿着一条朴刀,望杨志跟前来。七个人齐叫一声:“呵也⑩ !” 都跳起来。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 ”那七人道:“你是甚么人? ”杨志又 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那七人道:“你颠倒问 ① ,我等是小本经纪 ② ,那 里有钱与你。”杨志道:“你等小本经纪人,偏俺有大本钱。”那七人问道:“你 端的是甚么人? ”杨志道:“你等且说那里来的人? ”那七人道:“我等弟兄七 人,是濠州 ③ 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听得多人说,这里黄 泥冈上如常 ④ 有贼打劫客商。我等一面走,一头自说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 别无甚财赋,只顾过冈子来。上得冈子,当不过这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 歇,待晚凉了行。只听得有人上冈子来,我们只怕是歹人,因此使这个兄弟出 来看一看。”杨志道:“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却才 ⑤ 见你们窥望,惟恐 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那七个人道:“客官请 ⑥ 几个枣子了去。”杨志道: “不必。”提了朴刀,再回担边来。
    老都管道:“既是有贼,我们去休 ⑦。”杨志说道:“俺只道是歹人,原来 是几个贩枣子的客人。”老都管道:“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 ⑧。”杨 志道:“不必相闹,俺只要没事便好。你们且歇了,等凉些走。”众军汉都笑 了。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 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 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 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 ”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 道:“挑往那里去? ”那汉子道:“挑去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 ”那 汉子道:“五贯足钱 ⑨。”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 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 喝道:“你们又做甚么? ”众军道:“买碗酒 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 大胆!”众军道:“没事又来捣乱。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 人。”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 ⑩ 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 ⑩ ,全不晓得路途上 的勾当 ① 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 “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 ② 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 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 ”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 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 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 ”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 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 ③ 。我们倒着买一碗吃。既是他 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 ”这七个客人道: “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 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 ④ 将到村里去卖,一般⑤ 还⑥ 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 甚么不紧 ⑦ 。看你不道得 ⑧ 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 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 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 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 碗瓢舀吃。”那七人道: “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 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 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 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 出两个椰瓢来, 一个捧 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 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 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 枣子过口 ⑨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 ”那汉道:“我一了 不说价 ① ,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 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 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 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 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 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 ② !戴头识脸的,也 这般啰唣 ③。”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 “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 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 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 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了避暑气。冈子上端的 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 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 “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 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 ”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 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 ④。”那汉道:“不卖了,休 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 累我们也吃 ⑤ 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 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 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 ⑥ ,问客人借 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 ⑦ 道:“甚 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 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 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 ⑧ ,那桶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 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 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吃那客人饶两瓢吃了, 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把钱还他。那汉子收了钱, 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 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 ① ,都软倒了。那七个 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 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 ② !”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杨志 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扎挣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 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的。
    我且问你 ③ :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 胜、刘唐、三阮 ④ 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 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 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 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 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 ⑤ 都是吴用主张。 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注释】
  1. 〔虞候〕宋时官僚雇佣的侍从。
      虞(yú)
      预料:不~。
      忧虑:无冻馁之~。
      欺骗:尔~我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古同“娱”,安乐。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姓。
  2. 〔朴(pō)刀〕旧式兵器,刀身狭长,刀柄略长,双手使用。
      朴(pō)
      〔~刀〕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
      朴(pǔ)(繁体字樸)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素。~实。~厚。~质。
      朴实,朴素:质~。俭~。
      朴(pò)
      朴树,落叶乔木,花淡黄色。木材可制器具。
      朴(piáo)
      姓。
  3. 〔札付〕上级委派下级办事的指示文书。
      札(zhá)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记。
      信件:手~。信~。
      旧时的一种公文:~子。
      夭死。
  4. 〔书呈〕书信,信函。
      呈(chéng)
      显出,露出:~现。~祥。
      恭敬地送上去:~上。~报。面~。
      下级报告上级的文件:~文。~子。
      同“程”,规划、法式、标准。
  5. 〔北京〕北宋时期将大名府建为陪都,定名北京。
  6. 〔东京〕指北宋的国都汴梁,今河南开封。
  7. 〔嗔(chēn)〕怒,生气。
      嗔(chēn)
      怒,生气:~怒。~喝(hè ㄏㄜˋ)。~诟。~斥。~睨。
      对人不满,怪罪:~着。~怪。~责。
  8. 〔洒家〕宋元时期关西一带男子的自称,相当于“咱”。
  9. 〔强杀〕又作“强煞”,充其量,顶多。
  10. 〔直这般做大〕竟这样摆架子。
  11. 〔分付〕吩咐。
  12. 〔看他不得〕看不惯他那样子。
  13. 〔奈〕同“耐”,忍耐。
  14. 〔吹嘘〕急促喘气。
  15. 〔情知道被差出来〕明知是被派遣出来。
  16. 〔恁(nèn)地〕这样,如此。
      恁(nèn)
      那么,那样,如此,这样:~大。~高。
      那:~时节。
      怎么:“却~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地哭,搅俺兄弟们吃酒?”
      恩,念:“宜亦勤~旅力,以充厥道”。
      恁(nín)
      同“您”。
  17. 〔怨怅(chàng)〕怨恨。
      怅(chàng)
      失意,不痛快:~然若失。~恍(恍惚)。~望(怅然怀想)。~惘。~惋。~~。惆~。
        〈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8. 〔巴〕盼望,等待。
  19. 〔却理会〕再作处理。却,再。
  20. 〔省(xǐnɡ)得〕懂得,知道。
      省(xǐnɡ)
      检查:反~(检查自己)。~察(考察)。吾日三~吾身。
      知觉,觉悟:~悟。发人深~。
      看望父母、尊亲:~亲。~视。
      省(shěng)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
      简易,减免:~略。~称。~写。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
  21. 〔搬口〕搬弄是非。
  22. 〔着(zhuó )意〕在意,上心。
      着(zhuó )
      穿(衣):穿~。穿红~绿。~装。
      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下落,来源:~落。
      派遣:~人前来领取。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着(zháo )
      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使,派,用:别~手摸。
      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入睡:躺下就~。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没见~。
      着(zhāo )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放,搁进去:~点儿盐。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着(zhe)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照~办。
  23. 〔兀的(wùdì)〕怎能。语气助词,与否定词连用,表示反问。
      的(dì)
      箭靶的中心:中(zhòng )~。有~放矢。众矢之~。目~(要达到的目标、境地)。
      的(dī)
      〔外〕“的士”(出租车)的简称:打~。
      的(dí)
      真实,实在:~确。~当(dàng)。~情。~真。~证。
      的(de)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美丽~。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他~衣服。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这句话是很对~。
      副词尾,同“地”。
  24. 〔其实〕实在,确实。
  25. 〔休见他罪过〕不要归罪他们。
  26. 趱行:赶路。
  27. 干系:责任。
  28. 兀自:尚且,还。
      兀(wù)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29. 〔数内〕其中。
  30. 〔逞办〕显示(自己的)机智。
  31. 〔呕死俺〕气死我。
  32. 〔无千无万〕成千成万,不知多少。
  33. 〔喏(nuò)喏连声〕恭敬地连连答应。喏喏,应诺声。
  34. 〔口浅〕口快,有话搁不住。
  35. 〔剜(wān)〕挖。
      剜(wān)
      挖削:~肉补疮(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急救)。
  36. 〔影〕隐隐现出。
  37. 〔价〕相当于“地”。
  38. 〔行(háng)货〕货物。
  39. 〔江州车儿〕一种独轮小车。
  40. 〔搭〕量词,块。
  41. 〔朱砂记〕皮肤上的红色胎记。
  42. 〔呵(ā)也〕哎呀。
      呵(ā)
      同“啊”。
      呵(hē)
      怒责:~责。~斥(亦作“呵叱”)。~禁。
      吁气:~冻(哈气使暧)。一气~成。
      象声词,形容笑:~~。
      叹词,表示惊讶:~,真不得了!
      呵(kē)
      〔~叻〕地名,在泰国。
  43. 〔一了(liǎo)不说价〕向来不讲价钱。一了,向来、一向。
      了(liǎo)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完结,结束:完~。~结。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了(le)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44. 〔好不君子相〕好没规矩。君子相,正经人的外表。
  45. 〔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luózào)〕意思是体面人也这样吵闹寻事。戴头识脸的,指有面子、有身份的人。
      啰(luó)
      〔~唣〕吵闹。
      啰(luō)
      〔~唆〕➊说话絮絮叨叨;➋办事不痛快,使人感觉麻烦。均亦作“啰嗦”。
      啰(luo)
      助词,作用大致和“了”一样:这样就好~!
  46. 〔还言语〕用对方说的话来回敬对方。
  47. 〔吃〕被,让。
  48. 〔陪个小心〕说句道歉的话。
  49. 〔谢〕推辞。
  50. 〔一发上〕一齐拥上来。
  51. 逞辩:卖弄口舌。
  52. 窥望:暗中观察。
  53. 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
  54. 聒噪: 早期白话小说中江湖人物打招呼的常用语,相当于“打扰了”“麻烦了”。
      聒(guō)
      声音吵闹,使人厌烦:~耳。~噪。~~(话多的样子,如“~~不停”)。
      噪(zào)
      许多鸟或虫子乱叫:鹊~。蝉~。归鸟晚~。
      声音杂乱:~声。~音。~聒。
      许多人大喊大叫,喧哗,鼓动:~嚷。~聚。声名大~。
  55. 死心塌地: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作者简介: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
    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写作背景:
    《水浒》中的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命运多舛,奉命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被风打翻了船,只得逃难远避。
    杨志在东京用财物打点,想官复原职,被高俅赶出,盘缠用尽,只得变卖祖传宝刀。
    集市上遇见泼皮牛二挑衅,盛气之下,杨志杀死牛二,投案自首,被发配大名府充军。这是杨志“失意”之时。
    杨志在教场与周谨、索超比武获胜,受到梁中书赏识,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
    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劫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阮氏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几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财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参考资料:
     《智取生辰纲》课文详细解析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智取生辰纲》

返回目录(全)   返回目录(九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