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语文--> 电子课本文集(八上) / 电子课本文集(七八九年级)

东晋:陶渊明(约365—427)《饮酒(其五)》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的房舍建造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之声。
    问我如何能做到这样?只要心远,居住的地方自然就会像偏远之地一样清静。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抬起头来,与南山悠然相见。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尤其美丽,飞翔的鸟儿一起结伴归向山林。
    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真正的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1.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浔(xún)
      (1) 水边深处:江~。
      (2) 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别称。
  2.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3.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4. 〔尔〕如此,这样。
  5.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6. 〔山气〕山间的云气。
  7. 〔日夕〕傍晚。
  8. 〔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 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
参考资料
《桃花源记》(八下3)
新课标第36首 | 《饮酒·其五》——陶渊明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

返回目录(全)   返回目录(八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