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语文-->汉字解读

汉字解读: 载(zǎi、zài)

载(zǎi)
字义:〈名〉
(1) 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 [age]
夏曰岁, 商曰祀, 周曰年, 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汉兴,至 孝文四十有余载。——《史记·文帝本纪》
又如:载祀(年)

字义:〈动〉
(1) 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 [record;put down in writing]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左传·昭公十五年》
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又如:登载([新闻、文章等]在报刊上印出);刊载(在报纸刊物上登载);记载(把事情写下来);附载(附带记录);转载(报刊上刊登别的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连载(连续刊载);载列(记载)
(2) 描绘 [describe]
成功遂事,莫知其状,图弗能载,名弗能举。——《鶡冠子》
载(zài)
字义:〈动〉
(1) (形声。本义:乘坐)
载,乘也。——《说文》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史记》
又如:搭载;载舟(乘船);载车(乘车)
(2) 用车船装运 [carry;hold;be loaded with]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易·大有》
多载资粮。——《资治通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三戒》
又如:载客;载货;过载(超载;转装到另一运输工具上);装载(用运输工具装);载送(以车运送)
(3) 承载;负担 [bear]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又如:载地(承载大地);载福(承受福祉);载舟覆舟(以民心向背喻水,帝王为舟,水可载舟覆舟,以此来警戒帝王须随时注意民心向背)
(4) 担任,担负 [be charged with]
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韩非子》
又如:载负(担负,承受)
(5) 施行 [put in force]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形势》
(6) 陈设 [set out]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大雅》
又如:载牲(陈设牺牲,准备祭祀)
(7) 处;登 [be in a certain condition]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
(8) 祭祀 [offer sacrifices to gods or ancestors]
癸卯,大哭殇祀而载。——《穆天子传》
又如:载璧(祭祀时所用的璧玉);载社(祭祀社庙)
(9) 开始 [begin]
春日载阳。——《诗·豳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晋· 陶潜《停云》
(0) 装饰 [decorate]
载以银锡。——《淮南子》
(10) 词缀。嵌在动词前边
载欣载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载歌载舞
(11) 充满 [道路] [be full of;all over the road]
厥声载路。——《诗·大雅·生民》
号泣载道。——《明史》
又如:载路(满路);载途(满路);载地(充满大地);载欢(充满欢乐)

字义:〈名〉
(1) 车、船等交通工具 [car,ship,etc.]
予乘四载,随山刊木。——《书·益稷》
(2) 所装运的物件 [loads]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
又如:重载;装载
(3) 事;事业 [affair; cause; undertaking]
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书·舜典》

字义:〈连〉
(1) 又,且 [as well as]
巩顿首载拜。——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又如:载拜(再拜)

字义:〈量〉
(1) 一车所载的容量为一载
稽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穆天子传》
(2) 少数民族的计量单位。四十两为一载
度用手,量用箩,以四十两为一载。论两不论斤。——明· 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
用例:世界历史九上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 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 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 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zǎi)入史册。

用例:世界历史九上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前 399)是雅典公民。 据记载(zǎi),他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 在被投入监狱一个月后,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儿,在众位弟子面前饮鸩,从容就死。他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 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他要求发出不同的声音, 从而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异议。尽管可以逃生,但苏格拉底宁可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死。


用例:世界历史九上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12 世纪末至13世纪初, 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 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13世纪, 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 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船的载(zài)重量增加 到600 ~ 800吨, 可以装载(zài)更多的水手、食物和商品。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

用例:世界历史九上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 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zài)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 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 1万千米的铁路网。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用例:世界历史九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苏联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乘坐苏联第一艘载(zài)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 后安全返回地面,为世界载(zài)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 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商人们载(zài)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 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 西域的僧人运载(zài)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 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zài)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405—1433 年,郑和率船队 7 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 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zài)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 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 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 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 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 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 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zài)人、 载(zài)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 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 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 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zài)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用例:物理九年级 第14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热机)
由于柴油机工作的过程中压强较大,要求各有关零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因此柴油机比较笨重,主要应用在载(zài)重汽车、拖拉机、坦克、火车、轮船上,有的地方还用它带动发电机发电。 随着近年来柴油机技术的发展, 其体积、噪声和污染等方面的缺点都逐步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汽车也开始使用柴油发动机了。

用例:物理九年级 第14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热机)
由于柴油机工作的过程中压强较大,要求各有关零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因此柴油机比较笨重,主要应用在载(zài)重汽车、拖拉机、坦克、火车、轮船上,有的地方还用它带动发电机发电。 随着近年来柴油机技术的发展, 其体积、噪声和污染等方面的缺点都逐步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汽车也开始使用柴油发动机了。

用例:《弟子规》全文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zài)

用例:唐:崔颢(704—754)《黄鹤楼》(八上3)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zǎi)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参考资料
唐:崔颢(704—754)《黄鹤楼》(八上3)
《弟子规》全文
物理九年级 第14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热机)
中国历史七上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中国历史七上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中国历史七上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历史七上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中国历史七上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世界历史九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世界历史九上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历史九上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世界历史九上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世界历史九上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返回前一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