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语文-->汉字解读

汉字解读: 诏(zhào)

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它是古老文字中唯一未曾间断、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深入学习汉字,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领悟中华民族神奇的生命文化力量。
诏(zhào)
字义:〈动〉
(1)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诏,告也。——《说文新附》
上诏书者。——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
以诏后世。——《穆天子传》
又如:诏众(告诉众人);诏赞(告知和赞助)
(2) 教导;告诫 [instruct;admonish]
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庄子·盗跖》
又如:诏导(教导);诏诲(告诫教导);诏侑(劝告);诏志(教导立身养志);诏相(教导行大礼的言行)
(3) 皇帝下达命令 [give imperial edict]
诏使儒卿。——《汉书·李广苏建传》
诏赐抚臣。——《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诏求(皇帝下令征求);诏征(皇帝下令征召);诏选(皇帝下令任命);诏用(皇帝下令任用)
(4) 征召 [recruit]
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管子》
又如:诏期(征召的日期)
(5) 召见 [call in]
诏伊尹于 亳( bó)郊兮。——《后汉书·冯衍传》
(6) 宣扬 [advocate; champion; propagate]
未可明诏大号。——龚自珍《病梅馆记》
(7) 报告 [report]
按周礼诸职凡言诏者,皆下告上之辞。——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虽诏于天子无北面。——《礼记·学记》

字义:〈名〉
(1) 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 [imperial edict]
非有诏不得上。——《战国策·燕策》
诏即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出密诏示之。
又如:下诏(颁发诏书);诏板(即诏书);诏记(皇帝的手令);诏条(诏书中所列的条文);诏黄(以黄色纸书写发布的诏令)
(2)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Zhao]
南诏蛮,本 乌蛮之别种也,姓 蒙氏。蛮谓王为“诏”,自言 哀牢之后。——《旧唐书》
又如:诏家(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 他拒绝接受,还下表明不接受献礼。 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 下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 皇帝的命令称“制”“”,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 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3课 盛唐气象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 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封回纥(hé) ①首领为怀仁可汗, 封南首领为云南王。 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用例: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九下六)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用例:西汉: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八上6)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参考资料
西汉: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八上6)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九下六)
中国历史七上 第3课 盛唐气象
中国历史七上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国历史七上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中国历史七上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返回前一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