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语文-->汉字解读

汉字解读: 悄(qiāo、qiǎo)

悄(qiāo)
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不让人知道:深夜静~~。
悄(qiǎo)
字义:〈形〉
(1) (形声。从心,肖声。本义:忧愁的样子)
悄,忧也。——《说文》
忧心悄悄。——《诗·邶风·柏舟》
又如:悄切(形容声音忧愁凄切);悄怆(哀伤,忧伤);悄悄(忧愁的样子);悄悒(因思念而忧郁);悄戚(悲痛忧伤)
(2) 寂静无声 [quiet;silent]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又如:悄默声儿(不声不响);悄促促(静悄悄);悄悄(寂静的样子)
(3) 完全的,整个的 [complete]。如:悄如(悄似,悄一似,悄一如。全像;恰似)

用例: 世界历史九下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 12月 7日清晨,位于夏威夷群岛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沉浸在周末安谧的气氛中,睡梦中的美军没有觉察到战争正在逼近。 此时, 由数艘航空母舰组成的日本攻击舰队已悄(qiǎo)然接近珍珠港。 7时55分,日军飞机向珍珠港发动了攻击。 日军在两个小时内出动 350余架飞机。 炸弹像暴雨般倾泻到珍珠港。美军仓促应战。

用例:《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 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qiāo)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用例:唐:柳宗元(773—819)《小石潭记》(八下3)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用例:当代:《光明日报》《“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八上1)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映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 四面水花则悄(qiǎo)然不惊

用例:当代:毕淑敏(1952-)《精神的三间小屋》(九上2)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精神的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 在微风中就悄(qiǎo)无声息地坍(tān)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 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líng)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用例:近代:吴伯箫(1906—1982)《灯笼》(八下1)
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 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qiǎo), 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 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参考资料
近代:吴伯箫(1906—1982)《灯笼》(八下1)
当代:毕淑敏(1952-)《精神的三间小屋》(九上2)
当代:《光明日报》《“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八上1)
唐:柳宗元(773—819)《小石潭记》(八下3)
《荷塘月色》
世界历史九下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返回前一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