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语文-->汉字解读

汉字解读: 矜(jīn、qín、guān)

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它是古老文字中唯一未曾间断、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深入学习汉字,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领悟中华民族神奇的生命文化力量。
矜(jīn)
字义:〈动〉
(1) 自夸;自恃 [self-conceited;self-important;singing one’s own praise]
矜,大也。——《广雅》
不敢矜其善。——《韩非子·说疑》
又如:自矜(自恃);矜功(自夸功勋);矜伐(恃功自夸);矜尚(骄尊夸耀,争出人上);矜饰(骄夸虚饰);矜宠(仗恃有宠而骄)
(2) 怜悯;同情 [take pity on;sympathize with]
爰及矜人。——《诗·小雅·鸿雁》
天矜于民。——《书·泰誓》
又如:矜爱(同情怜爱);矜哀(怜悯爱惜);矜念(怜悯思念);矜愍(矜悯。怜悯;怜惜)
(3) 注重;崇尚 [lay emphasis on;uphold;advocate]
如:矜式(尊敬而效法);矜全(爱护成全);矜名(崇尚名声);矜谑(崇尚戏谑)


字义:〈形〉
(1) (形声。从矛,令声。作从今者误。( qín )本义:矛柄)
(2) 骄傲 [arrogant;haughty]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聊斋志异》
又如:矜浮(骄矜浮躁);矜大(骄傲自大);矜物(骄傲而瞧不起别人);矜侉(骄傲自大);矜前(炫夸从前的名声);矜负(高傲而自负)
(3) 端庄;庄重 [sedate;dignified]
君子矜而不争。——《论语》
又如:矜庄(端庄稳重);矜严(庄重威严);矜容(端庄的容态);矜饬(端庄严整);矜厉(庄重严厉);矜肃(庄重严肃)
(4) 谨守,慎重 [careful;prudent]
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汉书·冯参传》
又如:矜奋(谨持奋勉);矜峻(谨严);矜裁(拘谨克制);矜炼(谨严而精炼);矜谨(矜持拘谨)
(5) 苦,穷困 [hard;poor]
矜其血气,以规法度。——《庄子》。郭庆藩集释:“矜其血气,犹 孟子言:苦其心志也。矜者,苦也。”
(6) 凶危,危险 [dangerous;ferocious]
曷予靖之,居以凶矜。——《诗·小雅》。毛传:“矜,危也。” 郑玄笺:“居我以凶危之地。”
(7) 急遽,暴躁乖戾 [rapid;irascible]。 如:矜肆(骄纵放肆);矜纠收缭(暴躁乖戾)

矜(qín)
字义:〈名〉
(1) (形声。从矛,今声。本义:矛柄) 同本义 [the handle of lance]
徂耰棘矜。——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矛,其柄谓之矜。——《方言》

矜(guān)
字义:〈名〉
(1) 同“鳏”。无妻的老人。也泛指无妻的人 [widower]
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礼记·王制》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诗·小雅·鸿雁》
善者必先乎矜寡孤独。——《说苑·修文》
又如:矜人(贫苦可怜的人);矜寡(同“鳏寡”)
(2) [动]∶同“瘝”。得病 [illness]
何草不玄,保人不矜。——《诗·小雅》

用例:西汉:戴圣 编《礼记》之《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guān,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用例:《格言联璧》
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 jīn)饰((骄夸虚饰))人争名。不与少年人争英 俊,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用例:北宋:欧阳修(1007—1072)《卖油翁》(七下3)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jīn)(自夸)。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用例:当代:贾平凹 (1952)《一棵小桃树》(七下5)
今天下雨,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今年来得这么早!一边让雨淋湿我的头发,一边还想去田野悠然地踏青呢。那雨却下得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我闭了柴门,倚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枝条被风雨摇撼着,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它瘦了许多,昨日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太小了,才开了一次花。我再也不忍看了,我万般无奈。 唉,往日我多么傲慢,多么矜( jīn)持,原来也是个孱(càn)头。

参考资料
当代:贾平凹 (1952)《一棵小桃树》(七下5)
北宋:欧阳修(1007—1072)《卖油翁》(七下3)
西汉:戴圣 编《礼记》之《大道之行也》
《格言联璧》

返回前一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