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它是古老文字中唯一未曾间断、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深入学习汉字,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领悟中华民族神奇的生命文化力量。
怅(chàng)
字义:〈形〉
(形声。从心,长声。本义:因失意而不痛快) 同本义 [disappointed]
恨,望恨也。——《说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又如:惆怅(伤感;失意);怅况(恍惚);怅触(惆怅感触)
用例: 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用例:元末明初: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智取生辰纲》(九上6)
话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
没一个不怨怅杨志。当日 客店里,
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 及晌午, 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用例: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九下6)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用例:近代:叶圣陶(1894-1988)《驱遣我们的想象》(九下4)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
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用例:近代:吴伯箫(1906—1982)《灯笼》(八下1)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用例:近代:李可染(1907—1989)《山水画的意境》(九下4)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
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用例:近代:郑振铎(1898—1958)《猫》(七上5)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长沙》
近代:郑振铎(1898—1958)《猫》(七上5)
近代:李可染(1907—1989)《山水画的意境》(九下4)
近代:吴伯箫(1906—1982)《灯笼》(八下1)
近代:叶圣陶(1894-1988)《驱遣我们的想象》(九下4)
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九下6)
元末明初: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智取生辰纲》(九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