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bó)
字义:〈名〉
(1)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汉· 刘向《列女传》
执玉帛者万国。 ——《淮南子·原道》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布帛(棉织品和丝织品的总称);玉帛;财帛;帛召(写在帛上的诏书);帛画(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2) 指帛书 [book copied on silk]
简蠹帛裂,三写易字。——《文心雕龙》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
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 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
后人用“册”“编”“卷”来称书籍的篇幅,就是从简的编连方式和存放特点得来的。
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
……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研读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
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用例:《寡人之于国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tún)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用例:元末明初:施耐庵《智取生辰纲》(九上6)
次日早,起五更,在府里把担仗都摆在厅前。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又 将一小担财帛,
共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
用例:元末明初: 罗贯中 《三顾茅庐》(九上6)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
用例:当代:《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毛宁(1975-)《梦回繁华》(八上5)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肉铺、公厕等,一应俱全。
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用例:春秋末期:左丘明《左传》之《曹刿论战》(九下六)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所有百姓),百姓不会跟从(您去打仗)。”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用实情(相告)。”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曹刿回答说:“(这)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不会保佑(您)呀。”
用例: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九下6)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七上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中国历史七上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寡人之于国也》
元末明初: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智取生辰纲》(九上6)
元末明初: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三顾茅庐》(九上6)
当代:《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毛宁(1975-)《梦回繁华》(八上5)
春秋末期:左丘明《左传》之《曹刿论战》(九下六)
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九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