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它是古老文字中唯一未曾间断、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深入学习汉字,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领悟中华民族神奇的生命文化力量。
塞(sāi)
字义:〈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土,塞( xià)声。塞同罅,空隙之义。本义:阻隔;堵住)
塞,隔也。——《说文》
从者塞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塞耳(堵住耳朵);塞绝(堵塞断绝);塞噎(阻塞,哽噎);塞话(使人生气的话);塞狗洞(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塞除(堵塞并消除);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塞井焚舍(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
(2) 填塞;充满 [stuff;cram;squeeze in]
志气塞乎天地。——《孔子·闲居》注:“满也。”
五味芬芳,以塞其口。——《荀子·富国》。注:“犹充也。”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箱子不太满,再塞点东西;这房子里居然塞了八辆车
(3) 遏止,禁止 [suppress;prohibit;ban;forbid]
善治者塞民以法。——《商君书·画策》
又如:塞默(犹沉默,不作声);塞嘿(塞默)
(4) 使满足[satisfy]。如:塞望(满足别人期望);塞职(称职);塞白(充数)
(5) 补救;抵偿[compensate]
将欲何施,以塞此名。——《汉书·于定国传》
又如:塞咎(抵补罪过)
(6) 答,回报[answer;repay]。如:塞别(酬别);塞诘(回答问题)
(7) 安插,给某人安排一个岗位 [manage to arrange a position for sb.]。如:他在办公室里又塞了一个人进来当探子
(8) 行贿 [practise bribe]。如:再塞他点钱,事情就能办成了
(9) 搪塞;应付 [evade;stall]
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塞白(拼凑文字搪塞或应付考试)
字义:〈名〉
塞子,堵住洞口、瓶口等的东西 [stopper;cork]。如:瓶塞;木塞;活塞
字义:〈形〉
(1) 困窘,时运不通 [be in difficult position]
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韩愈《驽骥》
(2) 诚实 [honest]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塞(sài)
字义:〈名〉
(1) 险要之处;要塞,边塞 [pass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fortress]
完要塞。——《礼记·月令》。注:“边城要害处也。”
山有九塞。——《吕氏春秋·有始》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边塞(边疆地区的要塞);塞守(占据边界险要处);塞人(古代指塞外的游牧民族);塞徼(边塞上的碉堡);塞邦(塞外之国);塞色(塞外的景象);塞邑(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塞角(塞外所吹的号角);塞垣(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2) 边境[frontier]
筑明堂于塞外。——《汉书·邓通传》。注:“境外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 范仲淹《渔家傲》
又如:塞垣(边境地带);塞曲(边远地区的乐曲);塞氛(边境上的气氛。指敌方的威胁);塞关(边境上的关隘)
(3) 特指东北边境 [Northern frontier]。如:塞外江南;塞北(北方的边土)
(4) 通“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gambling]
问骰奚事,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禁博塞。——《管子·四时》
字义:〈动〉
(1) 构筑要塞 [build fortress;construct fortifications]
南朝违约塞 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此何意也?——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2) 通“赛”。酬神 [sacrifice to God]
举春祭,塞久祷。——《管子·禁藏》
杀牛塞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塞具(祭祀用的器具)
塞(sè)
字义:〈动〉
通“僿”。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stuff]
刚而塞。——《书·皋陶谟》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
志气塞乎天地。——《礼记·孔子闲居》
又如:闭耳塞听;阻塞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兴修水利。 他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
有一年,汉武帝征调数万人堵塞(sāi)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
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背负薪柴参加堵口,终于成功堵住决口,止住水患。
用例:中国历史七上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 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 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用例:中国历史八上 第1课 鸦片战争
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 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其初不过纨(wán)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jí)。嗣后上自官府缙绅, 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 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黄爵(jué )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用例:中国历史八上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当时在一份报告中写下的这段话,发人深省: 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 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 而且数世纪以来,未有外敌严重压迫,以致养成一种不能战争之民族。 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至于官吏人员,
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sè),毫无精神之可言。
用例:中国历史八上 第9课 辛亥革命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用例:中国历史八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冰川、融雪渗入地下,形成了丰富的矿泉水资源 。
据相关部门勘测,这里的矿泉水富含偏硅酸、锂、锶等,在全国极为罕见。
然而,闭塞(sè)的交通条件和高昂的运输成本,使西藏的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内地的各类生产、生活用品等进藏物资的运输,
同样面临不少困难。 内地和西藏地方的人员往来交流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用例:物理九年级 第14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热机)
图14.1-3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汽缸上部有进气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
下部有活塞(sāi),
活塞用连杆跟曲轴相连。汽油在汽缸里面燃烧时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活塞移动带动曲轴转动。
用例:《弟子规》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sè)通
用例: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用例:元末明初: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三顾茅庐》(九上6)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sài),
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
“先生之言,顿开茅塞(sè),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
用例:北宋:范仲淹(989—1052)《渔家傲·秋思》(九下3)
塞(sài)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用例: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xián)翻塞(sài)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dí)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用例: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xiū)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用例: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sài)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例:唐:王维(约701—761)《使至塞上》(八上3)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sài),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用例:当代:李森祥 (1956)《台阶》(七下3)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
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sāi)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用例:当代:阿城(1949)《溜索》(九下2)
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首领把裤腰塞(sāi)紧,曲着眼望那鹰
用例:战国时期:列子《列子》之《杞人忧天》(七上6)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sè)四虚,亡处亡块。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用例:战国时期:列子《列子》之《愚公移山》(八上6)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sè),
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用例:法:法布尔(1823—1915)《蝉》(八上5)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
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sāi)住。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用例:法:雨果(1802—1885)《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九上2)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一个塞(sāi)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qiè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用例:清:纳兰性德(1655—1685)《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九下3)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sài)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 (shù) 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用例:现代:刘绍棠 (1936—1997)《蒲柳人家》(九下2)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呆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
往返于塞(sài)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用例:现代:魏巍(1920—2008)《谁是最可爱的人》(七下2)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
当你往孩子口里塞(sāi)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用例: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九下6)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佐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
可是去守卫边塞(sài)死掉的必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用例:近代:毛泽东(1893—1976)《消息二则》(八上1)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并控制江阴要塞(sài),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参考资料
近代:毛泽东(1893—1976)《消息二则》(八上1)
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九下6)
现代:魏巍(1920—2008)《谁是最可爱的人》(七下2)
现代:刘绍棠 (1936—1997)《蒲柳人家》(九下2)
清:纳兰性德(1655—1685)《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九下3)
法:雨果(1802—1885)《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九上2)
法:法布尔(1823—1915)《蝉》(八上5)
战国时期:列子《列子》之《愚公移山》(八上6)
战国时期:列子《列子》之《杞人忧天》(七上6)
当代:阿城(1949)《溜索》(九下2)
当代:阿城(1949)《溜索》(九下2)
当代:李森祥 (1956)《台阶》(七下3)
唐:王维(约701—761)《使至塞上》(八上3)
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
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北宋:范仲淹(989—1052)《渔家傲·秋思》(九下3)
中国历史七上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中国历史七上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历史八上 第1课 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八上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历史八上 第9课 辛亥革命
中国历史八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物理九年级 第14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热机)
《弟子规》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元末明初: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三顾茅庐》(九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