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
|
1867 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极其艰难。 1864年,他的工厂在生产炸药时爆炸,他的弟弟和另外 4人死亡。 为了避免研究给他人造成危险,诺贝尔只好到湖中的船上进行实验。 诺贝尔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凭借自己的发明,他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诺贝尔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 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 1962 年,非国大的领导人纳尔逊·曼德拉被捕入狱,但南非人民争取种族平等的努力仍在继续。 曼德拉在监狱中度过了20多年,1990年,迫于国内运动和国际社会的压力,南非政府释放了曼德拉。 1991 年,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 1993 年,曼德拉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1994 年,南非举行首次所有种族平等参与的选举。 非洲人国民大会赢得选举,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经过不懈努力,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元素。 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0年,居里夫人提炼出金属态的纯镭。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20 世纪 60 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 终于在 70 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 《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经典比较行为研究的代表人物,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在生理医学研究上的巨大贡献,使他在197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等。 丁肇中,1936年生,美籍华商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这种粒子的发现推动了基本粒子研究的发展,使粒子物理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 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 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 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 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 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 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母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