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
耒耜( lěi sì ) 耒为木制的双齿掘土工具,起源甚早。《周易·系辞》说神农氏“揉木为耒”。据《考工记》,耒通高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 耜为木制的铲状耕田工具,西周时为人们普遍使用。 《孟子·滕文公》:“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吕氏春秋·孟春纪》说每年之春,天子要亲载“耒耜”而来到籍田。 6000年前,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人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发展到使用成套稻作生产工具普遍种植水稻的阶段。它的稻作农业耕作形态, 堪称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发达的耜耕农业。
引用:中国历史七上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人
稻作和粟作农业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 发展到用耒耜( lěi sì ) 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牛耕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引用:中国历史七上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耧车 据《图说中国传统农具》载:“公元前90年,创造播种工具‘耧车’。” 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多处介绍耧车的功效与使用方法。耧车的发明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比西方国家早一千多年。东汉崔寔的《政论》说:“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三辅:古代长安一带)三犁共一牛,即由一牛牵引安有三脚的耧车。 耧车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农田播种工具,堪称世界之最,从它发明到定型后, 在近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仍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大部份地区耧车已逐渐被机械化播种机所取代, 但现代的各种播种机的原理与形式都是根据耧车演变而来,所以耧车是我国两千年前的播种机,也是今天机械化播种机的雏形。 翻车 魏国的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制成提水工具翻车。 翻车可以连续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便利灌溉;遇到涝灾, 也可以用来排水。翻车既轻巧,又便于操作,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长期使用的一种灌溉工具。 曲辕犁和筒车
引用:中国历史七下 第3课 盛唐气象
在唐朝前期的 100 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 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如曲辕犁和筒车。唐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 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七下 第3课 盛唐气象 中国历史七上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人 中国历史七上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中国历史七上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古代播种机—耧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