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唐朝 白居易 简介

概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guī),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zhěn)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 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 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近2800首,是唐朝存诗最多的诗人,比李白(900余首)、杜甫(1400余首)都要多出很多。 白居易不仅存诗数量多,艺术水平也很高,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诗坛上最顶尖的诗人。 白居易不仅会作诗,而且有一套系统完整的诗歌理论,并付诸实践。 他和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在当时影响很大,也是中国诗史上著名的革新运动。 白居易不仅在诗歌方面很出色,做人很到位,为人正直有操守,性格坚毅而又豁达。
时代背景:
白居易所在时代经历九个皇帝: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762-779 广德 永泰 大历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779-805 建中 兴元 贞元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805 永贞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805-820 元和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820-824 长庆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824-826 宝历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826-840 太和 开成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840-846 会昌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846-859 大中

作品及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年),白居易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白居易拿着自己的诗作到京城拜谒当时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名字时戏谑道:“米价方贵,居亦不易。”可当他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加赞赏:“得道个语,居亦易矣。”并对白居易大力举荐,使他很快名闻天下。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观刈(yì)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绝句即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在被贬江州司马任上。诗写游观山寺时的所见所感。只将触目所见所感随口吐出,便成莲花妙笔。不假构思之巧而自新颖,不逞辞彩之丽而自奇景,无意说理却能启人心智。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 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间的春天。

《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唐穆宗长庆二年,也就是公元822年的10月1日,51岁的白居易来到了杭州, 开启了出守杭州三年的刺史生涯。三年以后,也就是唐敬宗宝历元年3月4号,白居易又调到了苏州,又开启了一年的苏州的生活。 这三首《忆江南》词,第一首是泛忆江南,主要是指苏州、杭州以及周边的地区。 第二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单独写秋天的杭州美景。 第三首呢,“江南忆,其次忆吴宫。”主要是写苏州的人文风景。

《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白居易当时在东都洛阳任太子少傅。一日出游,看到山僧下棋、小娃撑船两个情景而写下《池上二绝》这两首诗。 第一首诗写山僧下棋。第二首,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参考资料:
《卖炭翁》(八下6)
《钱塘湖春行》(八上3)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名家解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
学“习”传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香山居士白居易念佛求生净土
白居易在山上看到僧人下棋,信手写下这首诗,竞成为千古名篇
长恨歌(完整版) (唐)白居易
小学白居易的诗集大全

返回前一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