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中国历史八下电子课本文集

中国历史八下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 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 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还是原有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40%。社会主义改造使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是怎样进行的呢?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 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引导他们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它经历了由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 年,90% 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相关史事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些中农说:“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还想办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 这个社刚成立时,的确有很多困难。社里仅有的7头耕牛,因为没有草料喂,瘦得跌倒后站不起来。 大车、土犁等农具也都破破烂烂,残缺不全。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 三天不吃饭,也要坚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社员说:“非叫鸡毛上天不行!”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一年, 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 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没有入社的农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 于是,他们纷纷要求入社。有的农民还说:“不叫参加拥也要拥进去!”1954年秋,全村80多户贫农和中农, 全部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 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 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 公私合营经济 出现并有所发展。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从 1954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赎买政策 ,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①。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相关史事
    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月15日,20万人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紧接着,天津、上海也先后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资本家不再是占有和经营原来企业的老板,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建设。 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 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知识拓展: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 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
参考资料
乐松生 简介

返回前一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