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中国历史八上电子课本文集 |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
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 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 火车、轮船、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是如何引入中国的?旗袍、中山装是怎样出现并风靡一时的?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相关史事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 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 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 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 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 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相关史事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 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 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 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社会生活的变化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 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关史事 20世纪30年代,我国迫切需要在钱塘江上修建一座大桥,连接浙赣铁路与沪杭铁路, 打通南北铁路干线。当时,国内的跨江大桥基本都是由外国人设计建造的。 曾留学美国,后来回国任教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接受了造桥任务。 他带领工程团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在1937年建成了钱塘江大桥。 这是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 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 出现了 崇洋逐新 的趋向。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相关史事 旗袍原来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特点是袍身宽大、线条平直, 下长至足,呈直筒式,领、袖、襟、裙有宽阔的花边。 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开始是袖口缩小,滚边变窄,后来逐渐缩短长度,收紧腰身。 旗袍样式不断翻新,袖子越改越短,直到取消袖子,露出肩部;领子由高领至低领,越低越时髦,甚至出现无领旗袍。 这种经过改良的旗袍,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曲线美,在上海出现后,很快便流行全国。 然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后活动 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你知道哪些张之洞、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故事? 2.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三项内容,想一想这些内容在你现在的生活中有什么表现。 知识拓展: 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 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京张铁路。 西方工程师们抱着观望与嘲笑的态度,讥讽说:“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 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是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 在修建京张铁路时,他精心勘测、设计、施工,不仅提前竣工,而且实现了“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既定目标。 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在南口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 这条铁路是以詹天佑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由中国筹款,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詹天佑的事迹传遍了全国,也震动了西方工程科技界。 1909年,他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正式会员,成为第一位加入此会的中国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