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中国历史七下电子课本文集 |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 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南,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 ①发动兵变 ,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 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②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 960 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 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① 陈桥驿,在今河南封丘。 ② 禁军,古代保卫京城及宫廷的军队。北宋时期,禁军特指正规军。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 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相关史事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 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 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 :“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 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 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 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 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 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 ① 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 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① 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 重文轻武的政策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 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 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重文轻武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 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 官员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 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 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王安石变法 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 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到北宋中期, 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 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10000 多处。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知识拓展: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于庆历三年(1043年)提出改革措施,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 发展农业生产等,得到宋仁宗支持。范仲淹主持的这场改革, 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因反对派阻挠只施行了短短几个月, 但北宋统治局面已经为之焕然一新,开了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