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中国历史七上电子课本文集 |
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魏晋时期, 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些什么? 西晋的建立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 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曹魏中期,大臣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 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以洛阳为都, 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 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当时的很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而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相关史事 西晋时的贵族、富豪还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 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 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 40 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材料研读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词。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八王之乱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 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 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 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 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养育了北方游牧民族。 他们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他们生活的生动写照。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 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相关史事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 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 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色的衣服。 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 也影响了汉族。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从 4世纪初到 5世纪前期,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 15个政权, 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 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 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那时候,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课后活动 1.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 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2.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知识拓展: 十六国北朝的政权更替 内迁的各族建立的政权频繁更替, 有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北燕 十六国。十六国后期,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逐渐统一北方。 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 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后北周又灭掉北齐。 对这些王朝,历史上称之为“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