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世界历史九上电子课本文集 |
18世纪 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从 18世纪后期起,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 后来,工业革命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 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9世纪 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开工业文明之先河,后来众多国家纷纷效仿。 那么,工业革命是怎么发生的?它有什么特点? 纺织技术的革新 17 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1733 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 8 根纱线,经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过改进后, 能同时纺出 80 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 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明家是瓦特。 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到 19世纪 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 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 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 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工人。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相关史事 工业革命初期,家庭生产占主流, 家庭纺织工人都不愿意到工厂里做工,因此,工厂很难招到成年男工, 只能雇用妇女和贫民救济院的穷孩子。 这些工厂中的女工和童工是早期的工厂工人。纺纱厂雇用的成年男工主要从事技术性工作和充当监工。 工厂生产与家庭生产不同,它有集中的生产场所、生产纪律和管理制度。 纺纱厂工人经常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有时甚至工作更长时间。 材料研读 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 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 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 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 —《受雇于曼彻斯特棉纺工厂的操作人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1832年)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工厂的环境是怎样的? ![]() 火车与铁路 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 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 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 1万千米的铁路网。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人物扫描 乔治·斯蒂芬森(1781—1848)没有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 很小就出来做工。 但他坚持一边工作,一边上夜校和自学。 1813年,他开始研制能在煤矿使用的蒸汽机车。 1825年,他设计的蒸汽机车在英国首运成功。 在 1829年的一次蒸汽机车比赛中,斯蒂芬森的新机车“火箭号”获胜。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在英、法、德、美等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 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从 18 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知识拓展: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 (1723—1790)生活在工业革命前期, 是英国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 。 通过对当时现实政治和经济的观察,同时又受到法国重农学派的启发, 他认识到经济发展需要自由的环境。 政府不应该干涉经济活动,经济应该留给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 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 。 他说:“良好的经营,只有靠自由和普遍的竞争 才能得到确立。” 这就是他的“自由放任”理论。 他的观点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快便被广为接受, 成为工业革命的指导思想。 他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①被列为影响世界历史的经典著作之一。 但是,他的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他过分强调市场的作用, 忽视政府的调节功能 ,没有预见到后来竞争无序会导致对经济发展的阻碍等。 ① 又名《国富论 》。此书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由严复翻译的,取名《原富》。 |